蓝色经济的承诺是什么?

作者:Tristan Bove | EARTH.ORG | 2021年2月25日 | 13分钟

蓝色经济的承诺是什么?

在20世纪中叶,受控灌溉、杀虫剂和化肥等新型农业技术普及,帮助推动了“绿色革命”,这一革命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尽管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,但几乎没有人否认,绿色革命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了重大破坏,导致大规模森林砍伐,并使农业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加。要限制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,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,我们亟需新的生产和提取经济模式。作为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甚至更多的系统,蓝色经济或许将成为人类经济发展史的下一篇章。

什么是蓝色经济?

蓝色经济涵盖与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。在完全实现的蓝色经济中,这些区域将成为资源提取、生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。蓝色经济强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海洋,并实施政策以确保更好地管理海洋生态系统、野生动植物和资源。蓝色经济可以看作更广义“绿色经济”的一个组成部分,后者注重高效公平地利用资源,强调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蓝色经济包括多个不同的领域,如食品生产、旅游、能源、运输和废弃物管理。目前,蓝色经济的全球经济产值约为1.5万亿美元。蓝色经济活动通常是新兴且增长迅速的行业,仍有大量创新和技术突破的空间。例如,联合国粮农组织2018年的一份报告指出,水产养殖(即对鱼类、甲壳类、藻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有组织养殖)是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,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发展,到2030年将提供人类可食用鱼类的60%。全球约有3.5亿个就业岗位与渔业及其他海洋或沿海经济活动相关。

根据英联邦2016年的数据,发展蓝色经济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。蓝色经济有望提高陆地和海洋管理的效率、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治理、推动全球健康和社会经济更公平的发展、减少排放并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。如果各国政府能将部分经济重点从陆地提取和生产转向蓝色经济,蓝色经济很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。

优先发展蓝色经济

推进蓝色经济需要投资相关基础设施、技术、研发、就业创造和教育。目前,这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因为我们的经济活动高度依赖陆地,尤其是农业。虽然全球农业仅占全球GDP的3%,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超过25%。全球38%的陆地面积用于农业,其中26%用于畜牧业。每年约有500亿只鸡、15亿头猪、5.45亿只羊、4.44亿只山羊和3亿头牛被屠宰。绿色革命催生了庞大的全球农业产业,要部分用蓝色经济取代它,将是一个艰难且可能颠覆性的过程。

水产养殖与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

到本世纪中叶,地球将需要为比今天多出20亿人提供食物,预计到2100年全球人口将达110亿。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,收入增加,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将改变,对肉类的需求将不断上升。这是一个问题,因为陆地农业、土地利用变化、森林砍伐和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。要缓解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对陆基农业造成的压力,必须寻找替代方案,在促进公平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破坏。

作为蓝色经济概念的核心组成部分,水产养殖让我们能够开发至今相对未被充分利用的海洋养殖潜力。水产养殖是一个广义术语,涵盖淡水、内陆和沿海养殖。然而,令人失望的是,淡水水产养殖常常对环境的危害与传统农业相当,甚至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、生物和人类社区产生负面影响。

水产养殖废弃物会降低水中氧气含量,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和“死亡区”。人们还担心非本地海洋物种被引入或逃逸,可能扰乱当地生态系统和食物链。

为应对这些问题,新兴的深海养殖(远洋养殖)子领域有望减轻负面影响。深海养殖指在远离沿海的公海进行的水产养殖。与传统的淡水或沿海水产养殖相比,深海养殖在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

下图展示了全球海洋的平均初级生产力(即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等初级生产者的浓度)。绿色、黄色和红色区域表明初级生产者密度高,食物网和生态系统更复杂多样。这些区域多集中在大陆沿岸,而深蓝色区域则表示营养物质和生物稀少的深海区域。深海养殖对环境退化的威胁要小得多,因为养殖场距离主要海洋生态系统数公里。

当然,深海养殖仍有一定隐忧。即使在相对“荒凉”的海域,有机和无机废弃物也可能沉入海底,破坏深海平原的小型生态系统。洋流也可能将废弃物扩散至全球海洋。如果管理不善,后果可能严重。还有观察显示,深海养殖在抗生素使用方面也存在令人担忧的情况。

深海养殖的支持者认为,虽然这些挑战紧迫,但完全可以应对。更大的空间可以建造更大的鱼笼,从而减少过度拥挤——这是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关于外来物种逃逸的影响,目前的研究数据也尚无定论。2017年,大量大西洋鲑鱼从太平洋的一个养殖场逃逸,多数观察人士并不认为这会造成食物链重大破坏,事实上,这些鱼很可能因习惯人工饲料而无法在野外生存。

鱼类养殖的效率与优势

重点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,真正的吸引力在于它与陆基农业相比的明显优势。

水产养殖所需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远低于陆基养殖,因为鱼类将饲料转化为可食用肉类的效率高得多。由于鱼类是冷血动物,不需要对抗重力,它们的骨骼和肌肉结构小而简单,消耗的能量也更少。因此饲料需求低。一头牛要消耗10磅谷物才能产出1磅肉,而一条鲑鱼只需1.3磅饲料即可产出同样重量。

其他海洋生物效率更高。作为滤食性生物,蛤蜊和扇贝等贝类无需喂养,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物。贝类养殖几乎实现了零成本的饲料转化比,甚至可以用于净化水体、抵御富营养化。

正因鱼类的高效转化,水产养殖的碳足迹极低。粮农组织估计其排放仅占全球的0.45%,远低于畜牧业的14.5%。当然,部分差异是因为畜牧业规模庞大。然而鱼类单位产量的排放量普遍更低。而且,鱼类不需要淡水养殖,而在陆地上,农业灌溉消耗了全球70%的淡水。

关于空间利用的担忧也被研究证明多余。加州大学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,如果将鱼场迁至公海,仅占海洋表面0.025%的区域即可满足全球食品需求,并使野生鱼类资源恢复。

将鱼类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,有助于减少碳足迹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,还可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。2019年丹麦一项研究发现,将红肉替换为鱼类,每年可减少约170例冠心病死亡,累计每年新增7000个健康寿命年。研究还发现,随着年龄增长,食用红肉的健康风险增加,男性尤其易受影响。

深入了解:

03.03.2021

Chinese flag中文

English flagEnglish English flagDeutsch
获取样品










    收到您的请求后,我们将与您联系,了解订单的详细信息。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