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EARTH.ORG | EARTH.ORG | 2021年9月17日 | 4分钟
什么是大太平洋垃圾带?
大太平洋垃圾带(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)是位于北太平洋的大规模海洋塑料垃圾和碎片聚集区,由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形成。
海洋塑料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。据《自然》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,每年约有1100万吨塑料进入全球海洋,严重破坏海洋栖息地和其中的生物。
然而,海洋垃圾(包括海洋塑料废弃物、渔网和渔具)的持续问题,在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存在上体现得最为明显。据估计,该垃圾带面积高达160万平方公里。
不过,大太平洋垃圾带并不是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垃圾堆,而是由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形成的两个主要的海洋塑料垃圾聚集区。
图片1:副热带辐合带内的西部和东部垃圾带。来源: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洋垃圾项目
大太平洋垃圾带是如何形成的?
大太平洋垃圾带由两个不同的海洋垃圾聚集区组成。最显著的一个位于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海域,称为西部垃圾带;另一个则位于日本附近,被称为东部垃圾带。
这些旋转的垃圾带是由被称为环流的洋流形成的,类似巨大的漩涡,将海洋垃圾卷入其中。垃圾随后在环流中心不断循环,形成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带。
海洋垃圾与海洋塑料废弃物
2018年的一项研究估计,大太平洋垃圾带内至少漂浮着7.9万吨的海洋塑料,分布在1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中。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质量是大于5厘米的海洋垃圾,而商业渔网至少占46%。
并非所有海洋垃圾都能被肉眼看到或漂浮在水面;许多垃圾会沉入海底。微塑料(由处理不当的塑料废弃物碎裂而成的微小颗粒)约占垃圾带总质量的8%。据估计,94%的海洋微塑料(约1.1到3.6万亿个)都漂浮在大太平洋垃圾带区域。
由于海洋塑料污染预计到2040年将增加三倍,研究表明,大太平洋垃圾带正迅速积累更多塑料。如果不采取大规模行动减少塑料污染,届时全球每年可能丢弃高达2900万吨的塑料。
新冠疫情也加剧了全球塑料污染。仅2020年,就有约15.6亿个口罩进入海洋。如果考虑到同期外卖塑料餐盒和防护用品(PPE)的使用量,实际塑料污染将会远远更高。
大太平洋垃圾带对环境的影响
太平洋垃圾带的迅速累积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。由于46%的垃圾来自废弃渔网,海洋生物面临巨大风险。海洋动物很容易被废弃渔网缠住,导致窒息或无法挣脱进食。这其中还包括六环塑料和塑料袋提手等。
卷入太平洋环流的海洋塑料垃圾还可能无意间将藻类、藤壶和螃蟹等物种从一个地区运送到另一个地区。外来物种往往难以适应新的环境,并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。
尽管微塑料非常微小,但它们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影响。动物误食海洋垃圾或大量微塑料时,会阻塞消化道,或误以为不需要进食,最终导致饥饿而死。微塑料还可能抑制海洋植物的生长,降低浮游生物等物种的繁殖率。
我们能做什么?
清理大太平洋垃圾带应该成为全球共同承担的责任,因为这是全球各地沿海垃圾汇集而成。考虑到塑料可能需要500年以上(目前尚无准确时间)才能分解,垃圾带在短时间内不会自行消失。
虽然像废弃渔网等大型海洋垃圾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清除,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的海洋垃圾项目估计,需要67艘船连续清理一年,也仅能清理北太平洋不到1%的区域。
同样,准确追踪微塑料几乎不可能,特别是在深水层和海底。然而,近年来卫星图像技术已有进步,能识别出米级大小的漂浮垃圾。NASA原本用于分析飓风风速的技术,现在也能用于监测和追踪部分微塑料的移动,从而帮助清理海洋。
归根结底,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防止塑料废弃物进入海洋,并对商业捕捞实施更严格的监管,控制被遗弃渔网的数量。
本文最初发表于 Earth.Org,作为编辑协议的一部分在此转载。
深入了解:
08.11.2021